欢迎您来平潭岛人才网

手机APP
当前位置 首页 > 职场薪闻 > 职场资讯 > 职业规划 > 致未就业厦门生源毕业生的一封信
致未就业厦门生源毕业生的一封信
作者: 时间:2009/11/28 阅读:1920次

认清形势 转变观念 理性就业——致未就业厦门生源毕业生的一封信
 
 
  
 

厦门生源毕业生:

你们好!

为满足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多年来我市接收了大量外地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与此同时,厦门生源大专、中专学历层次毕业生数量连年攀升,而社会对低学历层次毕业生的需求逐年萎缩,加之院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毕业生求职愿望与现实可能的错位等等,使得厦门生源毕业生就业滞缓现象逐年加剧。

广大毕业生,尤其是学历层次低、所学专业社会需求不旺的毕业生要认清就业形势,转变观念,正确定位,尽快通过市场实现就业。在此,我们提出以下指导意见和建议:

一、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尽快就业。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数再创新高,达到611万,比去年增加52万。我市生源毕业生数14907人,同样达到新高。由于去年下半年以来受全球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我市企业经营困难增多,用工需求大幅度下降,加上事业单位改革、机关从严控制进人、复员转业军人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以及历年来沉淀未就业的毕业生也需就业等,2009届毕业生就业的形势更加严峻。

毕业生就业难的现象,不仅仅在厦门,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但是,厦门经济建设快速持续发展,为毕业生提供了较多的就业岗位。面对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市委、市政府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提出了进一步扩大内需、加快企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决策,引进了大批企业,急需大量人才,为毕业生工作创业、施展才华提供了十分广阔的舞台。这样的历史机遇不可多得。但同时,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外地人才来厦门工作创业,其他外地人员也有一些来厦门求职,他们有一定的经验、技术,就业期望值低,等等,对毕业生人才的择业都将产生强有力的冲击。因此,厦门生源毕业生应认清形势,正视现实,以务实的心态定位自己的择业目标,“求宜不求好”,珍惜并抓住难得的机遇尽快实现就业。

二、理性认识,勇于“四去”就业。有一部分厦门生源毕业生的就业观念还没有改变,期待着进机关、事业单位和大企业,期待着求一个稳定的职业,对其它招聘单位则不重视,甚至不愿对接洽谈,存在着求职一步到位、一岗定终身的就业误区,往往错失就业良机。

“有为才有位!”岗位和待遇都是有低才有高。不到第一线磨炼是很难成长的,那种“辛苦少、条件好、待遇高”的美差事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靠自己的辛勤付出干出来的。一定要抛弃眼高手低、求职期望值偏高的不实心态,破除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树立行行建功、处处立业的观念。只要有一个工作岗位,给一份适当的薪资待遇,按有关规定给自己缴纳社会保险金等,就算是有工作了,不要管它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不要管它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不要管它是单位人多还是人少,工作就是这么平常而现实,国内外都是如此。这就要:勇于到基层去。基层是毕业生了解社情、磨练意志、砥砺品格、增长才干的重要岗位,是毕业生经受锻炼、发挥才智、成就事业的广阔舞台。大量事实证明,在各个领域有所作为的骨干和精英,大都是从基层锻炼成长起来的。广大毕业生要切实明白“实践出真知,基层造就人”的道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就业工作岗位,从小事做起、从头做起、从基层干起,安心基层,勇于到基层摸爬滚打,在基层中掌握一线的技能,积累一线的经验,为自己日后的快速成长和进步打下坚实的基础;勇于到艰苦的地方去。“能吃多大苦,就能干多大事”。艰苦的环境能培养吃苦耐劳的品格和坚韧不拔的意志,从而加快自己的成长。而艰苦的岗位往往是人才最紧缺的地方,那里能够吸收更多的毕业生,毕业生在那里工作也更容易脱颖而出,发展空间也较大。因此,广大毕业生要树立不怕困难、有苦才有甜的就业观念,勇于到艰苦的地方接受实践的挑战和磨练,积累克服困难的经验和方法,不断丰富和提升自己的阅历和本领;勇于到企业去。企业是聚集人才、造就人才和使用人才的主要载体,不到企业去是难以找工作的。据介绍,英国、德国、美国等国家65~80%的从业者在中小企业就业,我国就业率最大的三个去向依次是私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和个体户,它们占全部新增就业的80%以上。我市这几年企业接收毕业生的数量超过全部接收量的85%,企业已成为我市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渠道。到企业去,毕业生容易找到合适自己的岗位,能够得到较多的锻炼机会。希望广大毕业生审时度势,勇于到企业就业发展。人才交流会上都有大量的企业单位招聘市场营销员、销售代表、业务员、服务员、话务员等,这类工作是很锻炼人的,都应勇于去应聘,工作就从这里开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勇于到岛外去。岛外已成为厦门经济建设发展的主战场。随着交通通道、基础设施的完善,尤其是厦门的地域不大,距离不远,岛内外间的差别将日渐缩小。广大毕业生要勇于到岛外就业,把岛外作为自己成就事业、实现理想的新天地。

三、不等不靠,积极主动寻求就业。有些毕业生把找工作寄托在父母和亲戚朋友上,不主动去了解熟悉社会,别人替他(她)求职他(她)不求。事实上,用人单位是很不欢迎这样的毕业生的。求职,就是要主动去找去说去推荐自己,去了解熟悉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人才的一些要求。找工作时,能找到专业对口的单位,做到“学什么,干什么”固然好,如一时找不到也不要紧,努力做到“干什么,学什么”、“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抛弃“不急着工作”、“年轻人就是要玩”的落后就业观。谁求得先机,谁就实现就业。先一步就业,早一步,步步早,越等待越落伍;再等待,新一届毕业生将大举进入市场求职应聘,更失去就业竞争能力。先干就能成长进步,先干就有新的就业机会。

几年来,厦门市人才市场每个月都举办厦门生源毕业生公益专场招聘会,今年又加大了举办招聘会的密度,对招、应聘双方提供免费服务。有很多企业就很支持并积极帮助厦门生源毕业生就业。厦门生源毕业生参加这样的招聘会是最容易实现就业的,因为来招聘的单位只能招厦门生源毕业生,进场的人才只限厦门生源毕业生。厦门生源毕业生一定要积极主动走进人才市场,善于利用人才交流会、人才网等途径搜集就业信息,了解熟悉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人才的一些要求,勇于推荐自己,不要参加一、二次招聘会找不到工作就灰心,就认为到人才市场难以找到工作,甚至不愿意再去了。在没找到工作前,应该经常地、十几次、几十次地参加招聘会,并要经常到人才网上去找。只要勇于“走进去”,勇于“靠上去”,有耐心,有信心,就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哪怕自己不符合用人单位的某些要求,除非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岗位,只要你肯学,就能很快胜任本职工作。因此,主动“靠上去”,就有实现就业的机会。

四、充分利用政策,增强就业竞争力。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我市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厦门生源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如:常年开展厦门生源毕业生职业见习、职业技能培训活动;鼓励自主创业;实施就业援助,对企业招用连续失业1年以上厦门生源毕业生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按招用人数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对接收5名以上首次就业厦门生源毕业生的企业,按人数及实际工作年限给予一次性奖励;举办厦门生源毕业生专场交流会、要求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厦门生源毕业生;开展待就业厦门生源毕业生信息登记,市人才服务中心为厦门生源提供首次就业推荐等多项免费服务等。这些政策措施已梳理出来并公布在厦门人事网(www.xmrs.gov.cn)和厦门人才网(www.xmrc.com.cn),同时做了大量宣传,希望厦门生源毕业生能够充分用好这些政策措施,在就业市场的竞争中赢得机遇。

毕业生为什么找工作难,许多用人单位反映最主要的原因是毕业生缺乏社会经验,缺乏实际工作能力。在人才已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的今天,用人单位对人才特别是毕业生人才有较大的挑选余地,部分单位在人员招聘中对应聘人员除了要求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外,还应拥有计算机等级证书、外语等级证书等职业技能,以及一定的工作经验或相关的实践经历。为此,厦门生源毕业生要积极参加我局联合有关部门开展的厦门生源毕业生职业见习、职业技能培训活动。政府给参加活动的毕业生一定补贴,如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可获得一次性600元补贴,其中通过技能鉴定的,中级可达800元、高级可达1200元;参加市场急需紧缺的技能培训项目,取得劳动部门核发的证书,半年内实现就业的可按实际培训工种的费用给予相应补贴,最高可达1600元;参加职业见习活动,可获得每月1.5倍最低工资的补贴,目前岛内1125元/月、岛外1050元/月。据调查,许多参加职业见习的毕业生被见习单位聘用。即使没被聘用,也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为继续应聘求职增加一笔可贵的经历。所以,广大待就业厦门生源毕业生在求职的同时,应珍惜并充分利用这样的政策机会提高完善自己,使自己更好地适应社会竞争的需求。

五、重视提高学历教育,提升综合素质。未来的就业市场对毕业生的挑战越来越大、学历要求越来越高。就业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综合素质的竞争,肯吃苦、有本事的人才用人单位都会欢迎。建议一时找不到就业单位的厦门生源毕业生,努力通过各种途径继续升学,拓宽所学专业门类,使自己成为社会迫切需要的复合型、实用型人才,增强求职竞争力,尽快实现就业。

祝你早日就业!

厦门市人事局

                                             二○○九年七月二十四日 

来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