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20名台湾高中职校的学生来到厦门学习正宗的闽菜,为的是获得大陆的厨师证,好为将来升学和找工作“加分”。
台湾学生来厦
学做正宗闽菜
昨天,在厦门慈龙职业培训学校的厨房里,20位台湾学生挥汗如雨地学做沙茶鸭,他们来自台湾慈明高中的餐饮专业,7月26日,他们登鹭学习正宗的闽菜。
带队的慈明高中主任秘书薛弘恩说,我们把学生带到厦门,是希望他们不要做“井底之蛙”,也能学习大陆的刀功、摆盘、果雕、菜式等手艺,也许能为台湾的闽菜带去一些创意。
当然,台湾学生的最终目的是要考取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障部颁发的厨师证,但是,目前,台湾还不承认大陆证照,大陆的厨师证在台湾有“用武之地”吗?
慈明高中17岁的林政豪点头连称“有用”,他介绍说,在台湾,75%的高中职校学生要升大学,多了一本证书,就可获得加分。不仅如此,薛弘恩认为,大陆的厨师证,也能为台湾学生找工作增加“砝码”。
薛弘恩认为,眼光还应该放得更远——他相信,有朝一日,大陆的证照和台湾是“相通”的。
事实上,2006年开始,薛弘恩就开始带领台湾的高中生来厦门考取大陆厨师证,目前,已经有150多位台湾学生拿到这类厨师证,薛弘恩说,目前,这些学生遍布台湾海鲜酒楼。
一天苦练12个小时
16天要学做100道菜
慈龙学校邀请厦门有资质的烹调技师或是酒楼的大厨来为台湾学生上课,老师们形容这些台湾学生如同辛勤的小蜜蜂,一天要苦练12小时。
慈龙学校老师傅根定和曾瑞祥说,学生们早上八点就到学校,白天都在学做菜,晚上要继续学习烹调理论,直到八九点才能回宿舍休息。
不仅如此,傅根定说,他们不幸“中奖”遇到三伏天,厨房里的温度有时高达40多摄氏度,但是,这些十六七岁的孩子,没人退缩。
厦门老师采用的是案例教学,每天先由师傅们做几道菜,接着,把食材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做,再由老师点评。
昨天烹饪的主题是“鸭子”,傅根定示范了葱烧鸭、沙茶鸭、软煎鸭,他边做边教导说,好的厨师应该是“勤做,勤问,勤走”。
有学生对“走”和“好厨师”的关系感到疑惑,老师解释说,在厨房里,厨师要“事必躬亲”,东西不能用扔的。
20位台湾学生分为中级班和初级班,在16天的学习里,他们要学会用12种原料做菜,每种原料要做出三种菜式,考试时通过抽签决定菜式。加上旁式菜,傅根定说,中级班每位学生此次厦门之行,要学会做80到100道菜。
看到橡皮蚌
惊为“天人”
不过,虽然两岸流行的都是闽菜,但也有不少差别。食材是其中之一,傅根定说,昨天的主角是橡皮蚌,很多台湾学生没见过,惊得目瞪口呆。
酱料也有不同,甚至连酱油都不同,台湾学生江逸轩说,大陆叫生抽、老抽,台湾叫清酱油和酱油膏。
最大的不同在于“颠锅”,慈明高中的巫惠玉老师说,在台湾,烹饪不能冒火,食材也不能“跳出锅”,不过,曾瑞祥说,大陆的烹调讲究“鼎气”,“颠锅”就是为了有“鼎气”。
厦门师傅原本不打算教颠锅,不过,台湾学生对此却兴趣盎然,每个人都以能“颠锅”为奋斗目标。
林政豪说,我们在家里炒菜时用这招,这样炒出来的菜果真是比较好吃。